農曆新年前後,又是觀賞吊鐘花時間,今次登上大枕蓋尋找吊鐘花,然後下降至鹿湖郊遊徑,之後訪牌額山,再沿山脊小徑過牛湖墩,於北潭凹作結。
乘車來到北潭涌,昔日曾經從三條路徑登大枕蓋半山:鯽魚湖、萬宜坳及西灣路旁山墳區小徑,考慮景觀及需時,還是選擇最大路的方法:從萬宜坳登山。步行接近一小時,來到大枕蓋標高柱#625,沿途不多見吊鐘花影蹤。稍稍下降,便遇上一定數量的吊鐘花,但跟「盛開」仍有一些距離,相信到二月中下旬會更燦爛悅目。
下降至鹿湖郊遊徑,沿着郊遊徑向西灣方向步行,不久之後離開郊遊徑,左轉小徑,登上牌額山。多年前筆者曾經參加為期十天的外展訓練,其中一天的行山活動便是揹着背囊及露營用品,由鯽魚湖前往赤徑,指定途中要登上大枕蓋、牌額山、大蚊山及蚺蛇尖,今次舊地重遊,仍回味當年走過的路。
沿原路下降至山脊,登上西面約370米高的山丘,之後沿着西北面山脊前行,跨過一些小山丘後,登上牛湖墩,山頂設有標高柱#640。沿樹林內的山脊小徑前行,下降至牛湖墩營地。沿營地前面小徑向西南方前行,經過牛湖墩配水庫,來到北潭路,完成今次行程。